土壤肥力对作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?
更新时间:2020-12-11 浏览次数:1261
土壤肥力是如何与作物生长和农民收成有关的。那么影响土壤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?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能够快速测量出土壤肥力的含量。
1.土壤有机质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直接决定着土壤的质量,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是肥沃的,相反,它是贫瘠的。一般健康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%~30%之间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透气性强,水分含量高,有利于作物生长,产量自然较高。经验丰富的农民在施用化肥一段时间后,将施用农用肥料,即有机肥缓解土壤结构,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。
第二,土壤微生物。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,大量微生物在内部生长,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,这有利于提高生长方向。例如固氮细菌可以吸收和固化空气中的氮元素到大豆根部,提高大豆肥力,有利于大豆生长。其他微生物效应也是同样有益的。然而,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微生物和蛋白酶的含量,不利于作物的生长。因此,农民尽量不让秸秆在农田燃烧。
三.土壤微量元素。土壤中含有钙、镁、硫等中等元素,铁、铜、锌、锰、硼等微量元素,中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土壤元素的结构相互作用,土壤与人体一样,缺乏作物黄叶、缺锌等什么样的病害,就可以弥补相应的微量元素。
4.土壤酸度和碱度。一般来说,作物喜欢在中性环境中生长,PH值在6.5至7.5之间,这是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。如果经常使用肥料,土壤酸度和碱度会长期变化,不利于作物的生长。"淮南产的橘子是橙色的,淮北出生的橘子是三叶的",这是事实。"
第五,土壤中盐分含量。当化肥过量施用时,土壤盐分增加,土壤结构盐渍化,土壤中的铁、钠等盐离子与酸性离子结合,使土壤颗粒固化,即所谓的土壤固结,不利于作物的生长。
6.土壤中的有害物质。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广泛使用农药。在使用土壤农药残留物后,会形成大量有害物质,如砷、钴等重金属元素与蛋白酶结合,使作物腐烂、枯叶,而我们吃的作物经常受到农药的侵害,会影响我们的健康。
- (上一篇):叶绿素测定仪谈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关系
- (下一篇):测土配方施肥仪的作用都有哪些?